乡村振兴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振兴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乡村振兴报告120xx年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xx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实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是全省27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辖有16个行政村,3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01户38006人,总面积112.4平方公里,一般农户10156户,系统内帮扶对象841户1991人,其中监测户以外的脱贫户816户1932人、脱贫监测户6户13人、边缘易致贫户18户4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2人、易地扶贫搬迁119户208人,20xx年年人均纯收入均在6500元以上。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
(一)突出衔接重点,持续落实政策。
1、“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政策巩固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xx镇在xx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安排下于xx月份在全镇范围内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经过为期半个月的摸排全镇所有农户象无住危房、饮水安全无保障、医疗费用报销不达标、失学辍学等现象发生。
2、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调整优化兜底政策措施,补齐基本民生保障,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止20xx年xx月全镇脱贫人口中落实低保救助818人,特困供养救助256人。
3、产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xx镇始终坚持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大力开展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实力产业。以伍欣甸园项目为依托,发展高端水果种植,其中3000余亩的蓝莓基地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之一,解决了xx村及周边400余劳动力就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万元;
二是为全镇247户脱贫户、边缘户及3个村扶贫车间、1个养鸡大棚购买产业保,最大程度降低脱贫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让脱贫户能够放心种、放心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积极协助农户申报产业奖补,目前正在为248户脱贫户及三类人员申报产业奖补411620元;四是大力开展消费扶贫,鼓励机关干部购买脱贫户农产品,解决农户农产品销难的问题,目前共购买脱贫户农产品22000元。
4、就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始终把就业当做巩固脱贫的重要性抓手多途径的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一是鼓励脱贫人口、边缘户外出务工,20xx年全镇为538名脱贫、边缘户劳动力申报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二是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等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132个,其中光伏公岗52个,人社公益性岗位80个。
5、小额信贷政策落实情况。全镇现有存量贷款287万元,其中20xx年新办理小额信贷5户22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二)有序开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扎实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每月通过部门预警、村级摸排、农户申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摸排,逐一走访调查会商研判,留存走访记录、会商记录,将退出和纳入监测帮扶人员名单报镇乡村振兴办汇总,镇党委每月召开党委会,针对镇振兴办汇总确认名单,逐一会商研判,看每个人是否符合退出和纳入条件,最终形成决议报市乡村振兴局,20xx年镇党委已开展了10次会商研判。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形成完整的动态监测帮扶闭环。目前已通过一事一议解决3户脱贫户自费医疗费用过高问题,通过防贫保解决42户一般农户医疗费用过高问题。
2、多措并举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后扶措施。
一是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外出务工增收,同时为其申报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
二是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落实政策兜底;
三是利用易迁后扶资金119万元(易迁户户均一万元)建立油茶深加工车间和蓝莓包装车间,租金(9万元)按照户数比例分配至各村对公账户,用于优先易迁户产业发展、特困户救助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点配套设施按照“十个一”配置齐全。
3、扎实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对已建成的扶贫项目及资产进行全面核查,主要分为经营类资产、基础设施类资产、易地搬迁类资产,逐一逐级登记,建立扶贫资产清单,对已形成的扶贫资产应纳尽纳、分级逐一登记造册,明确各项扶贫资产信息。
4、有序开展衔接资金项目实施工作。完成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xx镇扶贫产业路建设项目批复10.2公里,总资金规模408万元,涉及扶贫资金153万元。其中xx镇和顺村、联星村、中湾村标段产业路建设5.8公里已完成市级验收等待资金拨付,xx村、xx村、xx村标段产业路建设4.4公里已基本完工。
三、和美乡村建设情况
一是加快和美乡村示范点的'施工进度,目前全镇3个和美乡村示范点项目建设均已完成80%以上,确保在xx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的全部内容;
二是积极宣传动员,提升群众对和美乡村建设的认识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和美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中来,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是组织人员开展冬季夜间治安巡逻,确保冬季夜间治安稳定。
四、实力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坚持“红色沃土,蓝莓小镇”的发展理念,把蓝莓种植作为镇级一大主导产业,目前xx镇蓝莓种植面积达3600亩,下一步将着力打造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扩大蓝莓种植规模、提升蓝莓品质;
二是发挥xx镇种植大蒜的悠久历史及“xx大蒜”的品牌知名度,在全镇范围内连片大规模种植xx大蒜,现已在陶庙、东升、xx等村种植大蒜1060亩,目前正在进行“xx大蒜”地理商标注册事宜,进一步扩大xx大蒜产品知名度。
乡村振兴报告2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村根据“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落实责任和研究制定措施,大力开展了乡村振兴工作。现将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汇报如下: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立“市级五星”支部。
村党总支部以创立“市级五星党支部”为契机,将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并下设两个支部,调整了党支部成员和党小组成员 ……此处隐藏24438个字……班对比—20xx年)农村振兴五班重点任务清单部署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分类账,制定实施计划,加强工作调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目前,五个工作班都召开了调度会议,制定了工作规则,完善了工作机制,确保了农村五振兴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坚持农业基础,促进产业振兴。首先,继续扩大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培育一乡一产业专业镇7个,一村一产品专业村196个,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种植板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2516家,家庭农场3639家,大型种植户406家;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95种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注册农业相关商标108个,罗汉参、青山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羊肉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甜瓜、桃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围绕扩大和加强单养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制定并发布了《单养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意见》、《羊肉汤产业三年实施意见》、《羊肉汤产业实施意见》展三年实施方案》,同时与江苏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青山羊产业研究院,把肉羊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二是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观光型农业新业态,建设了方乘田园、君信农业、立源菌业、绿禾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余处;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省旅游强乡镇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1个;21个村被认证为中国;淘宝村;,46个村获评市级电子商务专业村,全县农村电商企业达到356家,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05亿元,同比增长9。6%。三是全面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体;土地流转保障措施,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4。84万亩。其中,50亩以上成方连片土地流转面积达23。7万亩,20xx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为20。3万亩;今年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股权量化、股权设置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机制,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银农互动;助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
(三)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一是突出人才支撑,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组织开展了;技能培训田间课堂;新型职业农民;等;短平快;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本领。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26期、6200人/次,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奔康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选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学焦爱权教授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县长;目前第四批269名县派第一书记、13名下派村支部书记已对接入驻包帮单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个乡镇,每个乡镇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导,全面掀起返乡创业高潮。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红利;大的优势,在去年成功举办;绿叶对根的深情;——我县游子对话家乡暨全县返乡创业签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君心归处是吾乡;——第二届返乡创业大会,签约返乡创业项目239个,合同总投资额184亿元。截止目前,共设立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4个,签约项目295个、总投资324亿元,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529家,带动就业8975人。
(四)坚持铸魂塑形,推进文化振兴。一是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四个品牌工作,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卫视等媒体相继进行典型报道和刊发评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目前,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9处,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18个,力争今年全县90%的村庄创建为县级以上文明村。二是丰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基本实现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502个行政村乡村文体广场、文艺队伍实现全覆盖。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村史馆)22个,培育乡土民间文化能人、文化活动带头人1000多人,20xx年初全县62个村举办了乡村春晚。
(五)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振兴。一是突出连片打造,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全县22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含4—6个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80余个,其中A级示范村达到50个,A级示范村覆盖率12。8%;紧紧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全县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5个,合并村庄269个,涉及人口8。2万人,复垦土地约1。8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4万亩。今年正在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43个,合并村庄196个,涉及人口8。4万人,可复垦土地2。3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7万亩。同时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请了北京绿十字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旧修旧,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以不同风格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配建保洁队伍,城乡全天候不间断保洁、生活垃圾随产随清,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实现城乡全覆盖。镇驻地已建成污水处理站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污水处理站18个。全部完成20xx年全县4500户改厕任务。三是突出统防统治,大力开展污染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8%,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0%。大力推进;绿色革命;,完成植树造林5。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4个,全市创建森林城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力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三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行动,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六)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
一是突出激励保障,促进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对全县502个村党支部进行了评星定级,评定出五星级党支部92个,四星级党支部240个,三星级党支部141个,二星级党支部25个,一星级党支部4个,评选二星级;头雁;书记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37名,参照试用期公务员落实经济待遇,7名二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915元,3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300元,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多举并措,持续壮大经营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经营性村集体经济,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兴业,通过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利用招商引资政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对接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万元,60个村突破10万元。
文档为doc格式